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近日发布的一项最新工作论文显示,中国自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计划,除重塑本国高等教育结构外,还深刻影响了美国大学及其所在城市的教育与经济生态。研究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无意间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扩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该论文题为《The Ripple Effects of China’s College Expansion on American Universities》(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美国大学的连锁影响),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学者Ruixue Jia、Gaurav Khanna,以及斯坦福大学Hongbin Li和Yuli Xu共同撰写。研究利用中国高校招生配额与美国签证数据库(SEVIS)的微观数据,系统分析了1999年至2015年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对美国研究生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间接影响。

论文指出,1999年起,中国实施前所未有的高校扩招政策,大学入学人数在二十年间从约100万增至960万。研究发现,这一扩张直接推动了中国学生赴美深造的浪潮:每新增100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会有约3.6人赴美攻读研究生。总体估算,扩招政策可解释2003年至2015年间中国赴美研究生人数增长的约27%。

作者进一步发现,中国学生的留学潮对美国高校的招生结构、课程设置和地方经济均产生显著影响。随着中国硕士生数量的上升,美国大学相继开设新项目,尤其是在理工科(STEM)领域。数据显示,每新增一名中国硕士生,美国高校平均增加0.26名本土硕士生和0.50名其他国际硕士生,其中公共研究型大学受益最为明显。

研究认为,这一“正向挤入效应”(crowd-in effect)源于中国留学生带来的高额学费与稳定资金流,使美国高校得以扩充项目与录取规模。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在美攻读硕士学位时,大多自费就读,为大学提供了可观收入,用以交叉补贴美国本土学生和科研开支。

论文同时揭示了留学生对地方经济的外溢效应。研究团队将大学城定义为学生占当地人口20%以上的地区,发现中国硕士生的增加与当地净就业增长率上升约0.7个百分点相关。研究认为,这一效应主要来自住房、零售、餐饮和服务业需求的增长,显示教育流动不仅塑造学术格局,也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Ruixue Jia指出,这一结果展示了“教育政策的跨国传导机制”——一国的高等教育扩张能够通过学生流动重塑他国的学术与经济生态。“这不仅是人才流动,更是一种经济与知识的外溢效应,”她表示。

然而,研究也警告,这种正向循环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美中关系趋紧、签证审批趋严,以及对理工科留学生的安全审查加强,都可能削弱这一流动链条。论文指出,如若美国持续收紧签证与工作许可政策,不仅会减少中国学生数量,也可能削弱美国高校的财政韧性与地方就业增长。

此论文主要关注研究生层面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 Open Doors 数据,2003 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约 6.5 万人,2015 年约 30.4 万人,历史最高峰出现在 2019/20 学年,达到约 38 万人,2022 年略降至约 29 万人。其中,2015年以来50%以上的留学生都是本科。持续涌入的本科生群体不仅支撑了学费收入,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潜在生源基础,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