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一项覆盖8750名成年人的调查,揭示了公众对国际学生的复杂态度。调查显示,79%的美国人认为大学接收国际学生对学术和经济有益,这一比例自2021年以来保持稳定。然而,当问题集中在中国学生时,民意出现明显分裂:50%的受访者支持限制,47%反对,成为舆论焦点。
美国人支持国际学生的主要理由在于他们巨大的经济贡献。数据显示,国际学生每年为美国注入超过400亿美元。2023-2024学年,美国高校迎来了创纪录的110万国际学生。但在今年秋季,入学人数预计下降,部分原因是特朗普政府重设计了学生签证流程,并驱逐了一些参与政治活动的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国际学生在校比例的认知存在偏差,只有12%正确回答其不足10%(实际约6%),45%表示不确定,超过四成受访者则高估了比例。
皮尤在设计调查时采用了“分裂选票实验”,将问题随机分配给不同受访者,涉及中国、印度、尼日利亚、韩国和加拿大。结果显示,对中国学生的限制支持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印度44%,尼日利亚42%,韩国41%,加拿大仅34%。与此同时,42%的受访者支持取消那些公开批评美国外交政策的国际学生签证,56%反对,但党派差异极为鲜明,共和党人支持率高达70%,民主党人仅16%。
党派立场几乎决定了态度。93%的民主党人支持接收国际学生,而共和党人只有66%。在限制中国学生的问题上,共和党支持率为67%,民主党则降至38%。年龄差异同样显著,50岁以下的共和党人比年长者更开放(76% vs. 56%),而在签证取消政策上,50岁以上共和党人支持率高达82%,年轻群体则为58%。教育水平也产生影响,拥有学士学位者更倾向支持接收国际学生(87% vs. 76%),但在限制中国学生的问题上,共和党人无论学历高低态度都一致。
这些分歧背后,折射出中美关系紧张的溢出效应。自2020年“中国倡议”启动以来,华裔学生面临更严格的签证审查,一些媒体甚至将他们与“间谍风险”挂钩,强化了“外国人”的刻板印象。专家呼吁政策制定者在安全与包容之间寻找平衡,减少对华裔学生的污名化,并鼓励媒体正面报道他们的贡献,以修复“模范少数族裔”神话崩塌后的信任裂痕。华人社区也期待更多跨党派对话,推动教育政策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