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亚裔美国人权益组织联合致信,抗议众议院恢复“中国行动计划”

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近日在2026财年《商务、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拨款法案》中加入恢复“中国行动计划”的条款,引发亚裔维权团体关注。9月12日,包括亚裔美国人促进正义协会(AAJC)、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ASF)、华人权益促进会(CAA)在内的82个民权与亚裔权益组织联合致信国会,表达反对立场。

“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由美国司法部设立,目标是防范经济间谍活动和技术外流,重点针对与中国有关的案件。该计划自推行以来,引发学术界与民权团体争议,原因在于部分案件缺乏充分证据,涉及学者被控后撤诉或无罪释放的情况较多。批评者认为,该计划导致亚裔特别是华裔学者在科研领域受到不成比例的调查与指控。2022年,美国司法部宣布废除该计划,并表示将采取更为广泛的策略来应对国家安全风险。

此次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于9月10日以34票对28票的表决结果通过拨款法案,其中报告文件写明应“重建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并将其列为对抗中国、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措施之一。相关条款尚需在后续的立法程序中经过参议院审议和表决,最终能否进入法律仍存不确定性。

在9月12日公布的联名信中,82个组织指出,重启该计划将对亚裔美国人群体和在美工作的亚洲背景科研人员造成负面影响。信中呼吁国会删除相关条款,强调国家安全政策不应基于种族或国籍进行推定。

据悉,此次联名行动由AAJC、AASF、制止仇视亚太裔组织和CAA牵头,参与机构涵盖全国范围内的民权团体、学者协会和社区组织。这些团体普遍认为,2022年废除该计划后,相关政策已逐步转向更广泛的跨国安全与科研合作监管,而重新恢复旧有框架将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中国行动计划”在实施期间曾涉及多起与科研人员相关的案件,其中部分因证据不足而撤销。这些案例在当时引发广泛舆论,部分学者担忧学术交流受阻,科研人员也对跨国合作持更为谨慎态度。司法部在宣布废止时承认,该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因此决定不再以“中国行动计划”名义单独推进。

目前,拨款法案的下一步进展将取决于参议院的审议结果,以及两院在最终协商版本中的取舍。多方预计,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国会内部围绕国家安全与科研自由的争论仍将持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